阅读:0
听报道
我春节没回去,在杭州居家阅读,很喜欢项飙先生著作《跨越边界的社区——北京「浙江村」的生活史》.
温州人、英国牛津大学社会人类学教授项飙,二十年前读北大时写出《跨》一书,六年深入社会调查成果.
北京“浙江村”里都是温州人,又以乐清永嘉居多,逐渐几万人规模,超本地人,多做服装加工销售,是他们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在京生存、发展故事和背后逻辑.
前天听《得到》音频说,现代人的界限不是行业,而是“挑战”,一个个挑战重新组织边界——我深以为然,想到熟悉的“选题”和“提案”.
一次次社会变化、媒体内容选题和商业生活方式提案,就是一次次、一种种崭新又迅速凝聚的边界,不断演变.
我的家乡温州,在坚强部署、应对疫情,也是当下语境中的重点区域.
对鸟
刘可 - 温州一家人 电视剧原声带
一本好书,一次疫情区域特征,都会重新打量自己和他人,思考城市,也勾起温州乡愁.
一、跨越边界
1992年,“温州的大学生”项飙借同乡便利,开始进入北京“浙江村”,1998年成稿,2000年三联出版.
那时北京刚结束亚运会,可口可乐是稀罕物,中国企业界著名“92派”起程,日后成为温商杰出代表的南存辉先生在温州乐清柳市创业不久.
南存辉
项飙入村一两年,乐清市开设北京联络处,他也成为联络员;又几年,村中大人物之一要做服装市场的爱心社,联系挂靠“北大爱心社”,项飙和同学以社会工作者身份参与.
整六年,他调研和部分见证浙江村20年发展,真实具体冲突离散聚合的历史.
相比其他省市在京群体,“浙江村”内部紧密和冲突最多,1984年开始在北京天安门以南5公里南苑地区汇聚成形,不断发展,直到2017年疏解.
三个阶段和逐渐深入角色,他从日常行为的角度,内嵌在那个生态里.
北京浙江村跨越边界,项先生写作亦跨越边界——作为人类学社会调研,这样的文本和细节实在罕见,以至于他2001年曾大幅删减续订.但2018年版又抢救回来,在他拥有更成熟学术素养和国际影响力的阶段,回到初心加持最初版本,认为细节重要,是他和浙江村融合的一份原生调查记录.
49.1万字,他写得太细了,以至于栩栩如生,和未必令所有当事人舒服.但读起来,真的是系统、绵密卷宗,为那个时空里的人和事做了记录,成为历史.
章节按时间序,如“1984:来到北京”“1986-1988:站稳脚跟”“1988-1992:扩张”“1992-1995:乱里赚钱”“1995:波折与回潮”.
又在各章中分维度架构,延续最长的是生计、“服装”产业和“要有一帮人”亲戚朋友多多益善,不同时期有不同销售渠道如商场、市场、路边、家里,影响范围、规模不同,风险、资源要素、政府跨区域管理协调不一,还有大人物、帮派的若即若离.
项飙再次公开出现在温州街头,碰到当年浙江村的人,是在许知远先生访谈的《十三邀》节目.一位在书中爱心社副组长、复员军人就激动的叫项飙.
在温州环城高速中巴车,项飙用温州方言给母亲打电话,因为她要算好来几个客人,泡几杯茶.——那一刻,我马上下单购书.哦,原来乡愁无处不在.
从来家国天下,北京浙江村是数万温州人在特定阶段里,跟北京、中国、世界的互动,这本书即原生记录又保持距离,相对持久、系统.显得弥足珍贵.没有哪个人日后显赫,但都充实生活过,且彼此连绵起伏.
温州不仅有南存辉这样的企业家,历来还有谢灵运、刘基、苏步青,孙诒让,叶永烈等.世界各地千万努力生活、工作的游子.
这个城市的经济逻辑和生意人被过多放大,掩盖了诗意.
二、母子夺权
一门近亲曾在北京“浙江村”做服装十几年.
我在2006年来到那里,他51岁了.我们之前可能只见过两次.因为他年轻时养蜂,养蜂人要迁徙,成家后在福建开服装店.后来到瑞安一两年,又赶紧去了北京浙江村,行商三十多年.
他的大儿子东从城区接了我,搭公交穿过郊区,四环外城南有废弃铁轨和草坪,到达出租房,当晚留宿.跟我想象中的北京居所和服装生意截然不同.
那是他们在京的第5、6年.我至今记得,他说得兴起,跳上床,大喊:“都是他们母子把我夺权了!”.既豪迈又唏嘘,一位普通、坚强、聪明的父亲.
母子是家人、联盟,也是时代浪潮的缩影,更是父子代际变化显像.东当时二十五六岁,跟随从业多年,正年轻,“自然更知道年轻人要什么款式,哪里好卖”.
“夺权”是必然,也是偶然.
次日六半,我起床要去公干——因为离市区不方便,他太太和小儿子南在院中送我,我至今仿佛记得院中的冬日清凉与星光.东两个小时前就起床去了“早市”.
彼此二十几年的遥远,在血脉相连和异地相逢中忽然变得柔软和亲近.又次日,东、南陪我走了一趟北大、清华校园、中关村和天安门广场——1990年,我父亲曾来到这里.
2006年冬,清华园
时隔两年再次出差北京,顺道去看他们,发现又搬家了,这次东已结婚.
又过了两三年,他们再次搬家.房子大一点、地段好一些,要准备东的小孩上学.我们当晚打地铺,隔壁一间里堆满牛仔裤库存.
后来.他们两口子陪东一家去广东东莞做生意,这里比北京好,仍然很辛苦.我前年去广州,顺道东莞看望,深夜十二点仍灯火通明,是个不夜城,东很热情,连夜又把我送回酒店.
南走了另一条路,在北京一年服装从业后,重新开始,几经辗转.转入公安线,从派出所干警做起,有机会参与国际维和任务,回国后选调入市公安局,后考入省公安厅.
维和是他的事业转折点,也非常辛苦,到达目的地第一晚,房间里的手机、钱包被盗.
1996年,我小学毕业,南和我们在故乡第一次遇见,据他回忆:“一个小孩,牵着两头羊,站在阿婆的台阶下.”
那年,我们举家去瓯海读书,所以把羊暂时托付给亲戚,那是我父亲发展羊群养殖业短暂结束后留下的头羊和两只小羊.
几天前,因为读项先生的书,我临时联系他们.知道东去山东太太家过年,南在单位值班,二老留在东莞,今年没人回温州.
三、游牧民族
温州人像星星一样,点亮全世界;像尘埃一样,在各地匍匐前进;像火把一样,点亮立足之地和身边人.
温州是个外向型城市.据2017年底数据,温州人在杭州工作、学习超30万人.去年底,湖北回温三万人,其中武汉就有一万八,多是学子和商人.
市委书记说,温州是个大进大出的城市.所以三返压力巨大.企业开工、学生就学时间目前国内城市最晚.
我问过几位回温州过年的亲友.两个发小近年在上海和湖州从事娱乐业,现在瑞安家中不动;一位朋友去年在福州从事商业,去年底回瓯海后就没下楼.
前老板林伯母的孙女郑,因为国际航班影响,所以暂时去不了澳洲继续上课,那个三四岁时每天在我和她奶奶跟前晃悠哭闹的小孩,眨眼亭亭玉立,海外留学.
2015年春节,林伯母厂区居所
高中班主任老师去年底结束温州服装集团财务高管工作,开始创业,计划今年发展杭州业务.三五年没见,我一直记得她很能干,风风火火.他的儿子在国外读书,这次寒假没回家.
温州人像游牧民族.无论是否典型,每个人或其家庭,一些属性受千年水土滋养.
我准备再问候几位熟悉的在温医护工作者.更多消息关注《温州发布》和同乡朋友圈.
流动,代表活力.逐水草肥美而居.
四、乡关何处
前天京东超市网购半个月用量挂耳咖啡,尝尝各品牌口味.昨天午后去小区南门取,发现物业门岗穿上了防护服和护目镜,测体温、消毒,菜、药品、蛋糕等摆在案桌,地面是顺丰、京东物流快递,“顺丰来得早”;电梯内提供一次性纸擦按键,沿路邻居六成人全套或部分睡衣,都戴口罩。
这家物业是一年前新来的单位,如果是旧物业,估计够呛——一年前闹哄哄的换新。
家、小区、公司、区域、城市,是一层层堡垒和舞台,效能取决于其治理、社群结构、选择成本和运气吧。
这一次,特别想念温州.这片熟悉又陌生,疏远又深爱的土地.
五、马街
我承认一度刻意淡忘故乡,好让自己融入大城市.这么多年,离开,离开,原来也在逐步回归,成为新杭州人,更回到务实、建设、顽强甚至诗意的温州精神,偶尔梦中,在江心屿、瓯江和五马街流连.
地域、位置是人的一生中反复确认、往返来去的东西吧,有大有小,有好有坏,有多有少,有深有浅.有些地方则是蓝天白云下无双的风筝.
日暮乡关何处是.乡关何处,在思念中.
“谁都不是一座岛屿,自成一体,每个人都是欧洲大陆的一小块,那本土的一部分;如果一块泥巴被海浪冲掉,欧洲就小一点……所以千万不必去打听丧钟为谁而鸣;丧钟为你而鸣.”——英国 约翰堂恩 1623年
武汉是英雄的城市,1911年注定是永恒记忆.也是这次疫情的最前线.湖北诸君保重,当尽快春暖花开.
浙江人杰地灵,是一方热土.杭州是有为的城市,迅速有序保卫城市健康及支援武汉,祝她尽快恢复美丽繁荣.
温州是流水的壮丽城市,漂泊、坚强、潇洒、智慧,瓯江养育我温州儿女,共刻时艰,同赴家国梦.
温州大桥
项飙先生1972年出生于温州,18岁保送北大,26岁免试受邀就读牛津博士,后成牛津教授.是温州人的骄傲,是城市滋养,远行的精英.万里之外伦敦时间,比温州时间晚八小时.
我在杭州滨江,与温州瓯江相距四百公里.与昔日北京浙江村千里之外,跳动的心,是温州时刻.
温州乡愁,思念和祝福家乡.
话题:
0
推荐
财新博客版权声明:财新博客所发布文章及图片之版权属博主本人及/或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博主及/或相关权利人单独授权,任何网站、平面媒体不得予以转载。财新网对相关媒体的网站信息内容转载授权并不包括财新博客的文章及图片。博客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财新网的立场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