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1月28日,《南方都市报》报道了深圳沃尔玛某店客户投诉事件。大致经过是:1月 23日,消费者任先生去沃尔玛店买到五香牛肉,回家后觉得牛肉不地道,去商场交涉,协商未成,于是向有关部门及媒体投诉;1月26日,沃尔玛公关人员向记者表示,牛肉干真假有待检验,牛肉由供应商提供;1月27日,记者再次向沃求证,公关人员称相关采购同事及供应商方面需节后确认,并对事件处理速度表示歉意。此事悬而未决。

  想起去年的沃尔玛重庆一役,不免有些担心:零售业有些东西,实在是“不足为外人道也”!作为外资零售巨头的“沃尔玛”们,就目前在华形势来看,似乎是有些被动、脆弱的。
 
  首先必须肯定,若牛肉有假,则必须由沃尔玛该店向当事人做出必要补偿;由沃尔玛方协调供应商及相关责任人(落实方面,绝不能推给供应商。百思买等电器零售业就有“陋习”:顾客买了它的手机,即日起任何问题均由消费者自行送去手机品牌商检测处;若想由商场保修,一年的另交费用动辄三五百元)。
 
  南都是我所尊敬的国内媒体,相关报道也无可厚非。只是细思量,有些话希望建议各方:争取当面锣、对面鼓,有一说一,在门店现场解决,不要把事情放到媒体-尤其是南都这样的跨区域强势媒体,于事无补且可能扭曲事实。消费者不要想着上媒体,以要挟或请愿;企业方不要逼人找媒体,也不要怕或排斥媒体,但要充分授权和鼓励门店客服。
 
  坦白说,也只有如今的沃尔玛,才会在某种程度上“杯弓蛇影”,会更谨慎、谦恭;也只有在中国,才有那么多各地供应商,百密一疏。这都不是正常的食品供应机制健全之道。
 
  零售流通企业相当“脆弱”,许多根基长在野蛮生长中各种关照;而相对规范化运作的沃一类企业则容易被“对症下药”。中小型本土超市,一般顾客投诉难得见报,不管是因为沃话题的广泛关注度,还是树大招风的必然诱因。从价签、租金、食品安全等各种风波,从某种程度上说,“沃尔玛”等企业是在替中国零售业接受典型、不间断的考验。
 
  南都这样的报纸,已经是国内顶级的都市媒体了,懂得克制。许多其他地方都市报,颇有以服务大众为幌的,对企业客诉几乎没有分寸。一件小小的客户投诉,依然有非常复杂的内部原因,非一时一评能够定论定责,如超市门店、公关部、供应商、消费者、媒体间信息流动与确认,甚至门店里首先就能分成三四层,如客服经理、店长、客服专员、营业员等环节,各方信息不对称,事态未定前,媒体若曝光,相关超市及企业压力即刻产生,大部分消费者和媒体不会认真等待真相或体谅周全的。
 
  这些压力,特定时期,容易被“第三只手”所误解。(可参见拙作前文:《零供关系:市场调节恋爱 政府监督离婚》)
 
  我做记者越久,越不想去揪大企业的小辫子,殊不知不少其他企业连头发都掉光了。各大媒体,甚至主流财经媒体如财新传媒、财经杂志、经济观察报、21世纪经济报道等,他们的报道触角都尚未真正顾及商贸零售业,都在关心更庞大而系统的金融、证券及时政等。相关媒体、机构整体尚未有足够时间、精力,能够去理解这个行业而相对体谅的前提下,如何真正介入零售业,做更好的监督与帮助,是下一步。
 
  新华社李从军社长近日在《中国记者》杂志撰文称,“消除贫困:媒体应有更大作为”。他小时候因贫穷,常常光脚去上学,被同学戏称为“赤脚大仙”,他常常会梦到有贵人给他买了一双鞋,然后神气地进入校园……又以摄影名作《饥饿的苏丹》为例,从那饥儿与秃鹫对峙的场景,推敲专业新闻主义的矛盾,是应该毫不犹豫先去赶走秃鹫,还是马上按下快门?
 
  沃尔玛的事要客观关注,其他中小卖场如“沃且玛”、“家观福”等更值得推动,对中国供应商企业及各环节员工有更深了解,愿对蒙牛等企业穷追猛打……中国的都市类媒体若有此风气,零售生态自然调和,消费者享受较好体验,更体现大格局下的媒体公正,有效促进零售行业进步。
话题:



0

推荐

林国童

林国童

464篇文章 3年前更新

杭州「国大城市广场」营销总,原香港「新世界百货」市场总、「联商网」COO 风度 锐度 温度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