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沪广三地多家媒体9日集中曝光珠宝业问题,如各地商场在国庆黄金周期间珠宝销售价格虚高,行业内企业上市圈钱等。也有质量问题,上海质监局公布沪上主要珠宝厂家的抽检结果,其中5个批次不合格,涉及“金至尊”等知名品牌;再早时候,就是周生生、周大福、谢瑞麟等香港珠宝品牌商的标准差异或质量问题了。
 
 
  一财记者请教业内专家,盘点了国内珠宝业五大乱象。分别是:同质化,缺乏足够盈利能力,产品来源不规范,质量问题,税务不规范等。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珠宝业发展秩序有待完善,一言难尽,且说说它和商场渠道相关的问题:商家真的与商场“联手”推高价格了吗?
 
 
  广州某媒体举例称,广百商场中一翡翠原价40多万,折后22万多,差价17万元,其实这种极端案例反倒不说明本质问题,因为本来就几乎没人买它,不是商家营销重点,可遇不可求的销售,类似于“镇店之宝”。大部分消费者,还是买那三五千元、八九千元的。只是,正如报道和日常情况,凡活动期间总有更大折扣空间;我的朋友向某连锁百货杭州店买玉镯,商场向专柜店长拿了厂家内部价,折上又六折,厂家让利+商场不收相关费用。
 
 
  如果商场无法保障商品质量和价格竞争力,就会不断替供应商受气,最终也得罪消费者。如果供应商在商场外的其他自营、加盟店同款商品折扣比商场低,大约只能说明:商场经营能力差,活该;双方成本控制乏力,形象大于实质。
 
 
  不过,中国黄金珠宝热,商品价格虚高或部分以次充好等问题,有社会大环境消费力虚胖和过多投资消费的缘故。一个中国特色经济与消费模式下的现象,偶然中有必然。
 
 
  中国的黄金珠宝到底卖给了谁,商场怎么卖?怎样做好生意,好好做珠宝生意?
 
 
  向来都在最好的一楼位置,贡献高比例销售。至少在杭州的百货商场,杭百、银泰、杭大等,尤其店庆等大型活动,金银珠宝专柜前的队伍常是七八十人规模的,中年妇女居多——许多是做投资收藏的人。投资的人,她们对商品本身的价格不会过分关注,只关心未来售价,因为有流通,会周转,或者干脆买回家只保值。
 
 
  这十几年来,金银珠宝,尤其是金子成了中国除房产外的第二大投资产品,不健康的“全民投资模式”。因为银行储蓄太低,民间借贷风险太大,其他投资机会太少,物价涨得太快。
 
 
  相关数据颇有些意思。中国的钻石销售,全球第二,仅次于日本;珠宝销售则是全球第一,占了全部份额2000亿美元的30%,第二、三则是美国与印度,其余国家共同组成剩下的15%。
 
 
  近年房产业受宏观调控,中国珠宝业2011年销售达3800多亿元(约600亿美元),同比增长40%,除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因素外,消费者追捧也是重要原因;出口约200多亿美元,同比增长135%。这些都是珠宝业表面繁荣和遍地开花的重要原因,像催肥剂。
 
 
  其实,女人都是天生的金银珠宝的忠诚用户,而后才是任何品牌或商场的客户。除了消费者投资需求带动大量销售,当然也有人因为婚期刚性需求或送爱人,爱美之心的器物。但大多数人是不懂鉴别的,也是一个相当专业的领域。他们希望能够信赖熟悉的商场和知名品牌商。
 
 
  记起法国作家莫泊桑的小说《珠宝》。一对夫妇很恩爱,但妻子有两个弱点,喜欢上戏院和假珠宝。六年后,妻子去世了,丈夫的生活更加贫困,不得已去当妻子留下的假珠宝。不曾想,所有的珠宝全是真的,她在戏院出卖色相,一些富豪送她做礼物的。男子当场晕倒,怀疑妻子定有外遇。后来卖掉所有珠宝,竟价值20万法郎,马上新娶了一位妻子,一夜暴富心花怒发。
 
 
  中国消费者喜欢和购买、投资珠宝,大多很平常,不像小说的戏剧性,但也一定有情结在里边。女性消费者,只要是自己带的,她们对金银珠宝,就会有一种特殊的热爱在里边。
 
 
  忽然觉得,就像小说里那位不断收下假珠宝的女子,媒体曝光再多珠宝质量瑕疵或价格虚高,她们仍然会买,并且不以为然。否则,连拉菲酒业老板都说了,中国拉菲酒95%是假的,人们还是喝得起劲一样,他们喝的是拉菲,而并不真正知道或非拉菲不可。但消费者,迟早是要声张权益的,好商场有好未来。
 
 
  好在,珠宝是为消费者锦上添花的,但照样拥有商家“物美价廉”的根本承诺。真正取悦顾客、推动珠宝业发展,并不容易,但商场有那样的使命和不断实践却是必要的。(联商网特约评论。新浪微博@零售评论员林尚玉 。个人博客长亭外
 

 

话题:



0

推荐

林国童

林国童

464篇文章 3年前更新

杭州「国大城市广场」营销总,原香港「新世界百货」市场总、「联商网」COO 风度 锐度 温度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