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零售业人人都可能是“小偷”,不是由于门店防损中的内盗,也不是公司干部腐败,最大的诱因是每个普通主管或员工都可能涉及的内购或厂商礼包等平常事。

 

他们偷走的是企业员工雇佣时间和顾客利益。

 

我的朋友宋和商,是分处长三角和大连地区的连锁企业总部的员工,曾在旗下门店内购、享受厂商礼包,事后惊觉不该。

 

某集团信息部经理宋就近去公司A门店看春装,现场售价基本无折扣,而通过内购则有六至八折优惠,大约能省近千元,于是请部门同事鲁向门店营业经理打招呼。

 

某日下午三点半,宋去男装楼层,把商品小票送去楼层经理办公室,经核对,四张票中一家品牌无商场内购协议,一家打七折,另一家六折。

 

在收银台付款毕,宋开始去各品牌专柜提衣服。到第二家时,专柜不肯了,“我们不进商场收银台的,内购必须付现金。谁给开的单子?我们不行的。”品牌店长骂了开票的店员,对宋表示不好意思,但要收现金,愿去收银台协助退款,要宋取现。

 

宋20分钟后从附近银行繁忙的ATM机取钱后回到专柜,在楼层营业办公室看到那个店长正跟商场营管理论。

 

商场营业主管表示,公司规定专柜不能收现金,专柜店长说自己的公司也有规定,必须收现金,但她可以帮忙申请到更低折扣…… 

 

营业经理不悦,“你们这样,多尴尬,我们不能收现金,公司规定的,你再低的折扣我们也不要,不能收现金……他(宋)是集团的领导”。

 

宋羞愧难当。不断向门店营业部同事表示歉意,当场表示不要这家品牌的货了。

 

出来后是收银台退单和三家品牌商开出退货单、重开销售单,收银员和边上的资深收银员商量着办理,被退货品牌的一位店员等在旁边。至少有十分钟,收银台才处理完这次退办。宋尽量微笑,转身一看,发现身后排了六个人。

 

他后来回忆时感到后怕,贪便宜者必有昂贵代价,而因内购产生的一系列纠错,都是企业在埋单。

 

我们总结,这件事可以用美国联邦政府每年信息普查的逻辑暨“信息负担时间”为标准,称其为“企业员工福利负担时间”。内购事宜已涉及六七位企业员工和七八位品牌商店员,分别耗时3分钟-半小时不等,企业员工福利负担时间累计超过3小时,在企业发展和股东投资格局中,这些损耗当属隐蔽、严重。

 

这三个小时,占用的是企业雇佣时段的三小时,处理其他工作事务的三小时,服务其他顾客的三小时,却耗在宋的个人购物优惠上。

 

宋自省后,从此不愿再因个人利益而动用员工福利负担。宋,其实可能是你,可能是我、他,中国大中型零售公司尤其要引以为戒,必须尽快建设更好的企业制度,更合理的内购专场或专票安排,为员工提供一流薪资,协同品牌商重建更积极而实际的商品价格体系。

 

另一个朋友商,在他所在大连的集团某部是总负责人,有一次去门店买东西被吓着了,居然名正言顺不花钱。

 

商去门店前,给一家门店的总助打电话问到一款小家电。到店后,这个总助说,“领导,货准备好了,免费的,是一个厂家做促销用的”。无论如何,商的钱都付不了,心情复杂地拎着小家电离开门店。

 

他的公司董事长扬曾经说过,“零售业的干部,如果不严格管控,人人都是小偷”。他没法确认那台小家电是否厂家免费提供,门店拿他是否合适……

 

此后,商去门店买东西,再不给任何人打电话。但中国岂非人情的社会,熟人之间,同事之间,集团与门店之间,其他人会怎样;个人级别和收入相对较低的多数其他干部和员工,他们是否更想要厂商赠品等恩惠?

 

这个世界是闭环,电影《蝴蝶效应》就是很好的隐喻。一家企业里,一个员工为“方便”,无论内购、厂商优惠,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公司运转、供应商利益和顾客体验。

 

零售业有趣,也脆弱,企业伟大的理想该是:管好每一个员工,创造每一个顾客……让“天下无贼”。

 

(联商网特约评论)

 

 

我的微信公众号

 

 

话题:



0

推荐

林国童

林国童

464篇文章 3年前更新

杭州「国大城市广场」营销总,原香港「新世界百货」市场总、「联商网」COO 风度 锐度 温度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