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放假前一时兴起,计划读13本书,昨夜盘点只有8本。略可惜,不过尽力了。
假期最后一天注销微信读了11个小时《邓小平文选》。这种事,就跟你调个闹钟然后到时候乖乖起床是一回事,是不断自我暗示的训练和习惯,应该说到做到。
这八天里,大半天宋城、大半天浙江美术馆,两天探亲、大半天写专栏,其他时间在读。
看完的书里,推荐《邓小平文选》、《习近平谈治国理政》、《重来1》、《关于山本耀司的一切》、《从文家书》。
《重来2》说远程工作的好,太啰嗦,草草翻过。沈从文的《长河》是小说,看到四分之三,觉得河边的故事连绵不断,却太漫长。
1.
《邓小平文选》和《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是精读的。
邓公的书,按1939年-1992年先后顺序编排。
中间的1966-1975是空白。1975再次出山,全国上下百废待兴,他给铁道部开会,要讲初级规矩,因为那年的全国重大和特大事故是十年前最好时期的十倍。值班工人经常喝酒板错道造成事故,司机下车吃饭而导致火车晚点。
给工业部、农业和教育、央企等开会,大批干部“软、懒、散”。决定先定各部门和企业“一二把手”,再讲配置,再调战略。
整顿军队,从总参团以上干部会议开始。
这些东西,似乎能放到当下所有待改革的公司和机构。
文选共三卷85万字,我读到第二卷273页是1978年了,闻名中外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此前三大伟人同年去世。
书中没有人物年表,我就查百度。戎马、军政、党务、组织、经济、教育与科技、民生一生,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南方巡查等几大时期和改革开放、带头提前退休、一国两制等几大贡献,令人热血沸腾。恭敬抄到空白扉页。
每卷书的附录都是160多个条目,说明一些重要的人物和事件,很有意思。结合正文的讲话、历史阶段,同时期其他人物事件相关资料,得触类旁通。
他谈经济最好看,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兼财政部长的上世纪50年代。那些年的财政部权力之大,被抱怨之多罕见,于是要加强预算和包干。因为凡事都要财政部过问和分配,导致各大区、省份无积极性,五月份时能把全年预算用完,八月就亏空21亿。
财政最能体现一个国家和企业使命和资源的综合匹配。
二十多年后,邓公成为党的第二代领导核心,提出发展经济就是中国最大的政治。这是何等政治智慧与魄力、才华。
一个中国人,应该了解历史。
2.
匹夫不敢忘忧国。所以还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
是习主席2012-2014年间的讲话集,按主题分,比如外交、军事、群众路线等。
我印象深刻三点:
外交的很好看,大国政要雄才大略微言大义,对中俄、中美、中欧,中国与其他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的不同关系、愿景的表达。
书到用时方恨少。他引用的四书五经和其他典故,我多未曾见。更惭愧的是“56个民族”成员,也只知10个,赶紧趁机补课。人数最少的三个少数民族人口不到1.2万,人数最多的四个少数民族人口过千万,未识别民族人口60万多。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深刻理解。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制、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两会即将召开。期待。
3.
《重来1》简洁明快、图文并茂,告诉你:更为简单有效的商业思维。
商业思维,未必要做企业,每个人都是创业者(罗胖好像也讲过类似话),其实就是更经济的方式,投入产出比。
许多出人意料无比正确的道理,不记得具体许多,我正在学习做。“哪来的从错误中学习”“何必壮大”“灵感稍纵即逝”“在宇宙中留下你的足迹”……
“沉没成本的意思,是已经花掉的时间和钱跟还没花的时间和钱是完全不同的。退出未必是放弃,许是最好的选择和必然路径。”
我四年前读过,这次是重读,站在没开空调的客厅里花两小时看完。
这个关注本质、复盘、反其道而行之的理念,用到了2017联商网大会主题。这是我们未来两个月的工作重点。只要不够好,都要迭代,重来,连会议主题都是,从“效”到“归”,再到“重来”。
4.
《关于山本耀司的一切》是朋友送的,春节前已看过小半。
因为一次聊到山本先生,我俩不约而同在朋友圈发过那段话。大意是:“人是不知道真正的自我的,只有碰到更强的东西,反弹回来,才不断的找到自己。”
这句话,我喜欢了整整三个月。读完书,又多了好几处,比如“品味就是没有多余的东西”。这句话,道尽日本文化精髓:少就是做,断舍离,追问本质。
“师傅对学生,多是一半相信、一半怀疑的。而学生对师傅,总是有一半叛逆的,早年就很讨厌别人总拿巴黎时装周的流行来约束我,所以常常做些不规则的出来。但后来还是去那里了,也学过香奈儿。”
时尚服饰里,有最显性的人性追问和内心表达。这本书三分之二是图片,很多山本重要发布会的记录照片,需拜读,无以言传。
5.
最后说《从文家书》。正月初三去嵊州,路过剡溪,想起此间昔日胡兰成,张爱来访怅然独回,爱得低到尘埃里去。曾与送书的朋友论,是胡博大精深而张纯情。
袋中沈书嘶鸣,中青年沈从文从水路返乡,沿途与三三(张兆和)倾诉,多时一日七信,如在身前,柔情溢到船外而今。
兆和有几封回信,多见理性、练达。浪漫热情是沈先生,理性醇厚是张先生。兆和也非凡人,“合肥四姐妹”中排行老三,清华时被老师沈从文追,惊动校长胡适说媒。
几十年后,两人举案齐眉,老来共聚,不定时共用书桌,家务,往来无白丁。沈从文说,“得了爱情,得了一种写信的命。”
我恐怕是最喜欢情书、小说一类,但感时光如箭,所以更迫切读经人济世的书。
我读书,也是得了一种笨鸟勤飞、学习的命,写读后感的命。保持饥饿保持愚蠢。
0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