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0
听报道
1月20日,广州当地媒体《羊城晚报》发表文章“广州百货硬不起来?——全国百货业单店十强 广州却难入围”,全文现状对比并请教行业专家等。其中有疑惑:发觉位列全国销售前十的百货单店多来自北京、上海、杭州、苏州、武汉以及南京等城市;而广州市2011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5000亿元大关,同比增长16.5%,商业流通规模更连续20多年稳居全国第三。
以2010年为例,杭州共有三家单店进入全国销售十强,其中杭州大厦连续三年蝉联冠军,而银泰武林店与杭州解百商场则分列第八、十。规模为全国城市之最,杭州凭什么?
在基本肯定杭州各大百货公司经营良好,经理人及团队能干、敬业、奉献的前提下,对比广州,不妨剖析一下杭州销售强店的四个为什么。
首先看地域消费特征。浙江地区民企发达,居民消费力强,购物热情高,四季分明卖点迭出,这是大利好,杭州中高端百货商场对全省消费者有较强辐射能力(据杭大公开数据,除杭州外的省内顾客消费占到商场整体销售的50%)。而广州餐饮业、服装批发业发达,人人以煲汤、早茶为乐,传媒、音乐等文娱发展态势稳固,以衣着配饰、珠宝化妆品为主的百货商场则相对吸引力不足,又毗邻零售重地深圳及购物天堂香港。
以2006年广州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消费结构表为例,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9851元,人均消费性支出15445元,其中食物占5722元,衣着956元,教育文化娱乐等2531元。综合1997年至2006年的十年间详细数据,衣着类在人均消费性支出中平均比例仅占5.73%,连续十年依此比例为6%、5.8%、5.6%、5.1%、5%、5.3%、6%、6.2%、6.2%、6.1%等。2007-2011年尚无完整数据,依此前数据逻辑及近年媒体报道而推理,消费结构谅无重大变动。
而杭州,在初步盘算自己及身边朋友、同事的消费格局及部门媒体报道来看,保守估计:衣着类消费至少占到人均消费性支出的20%,这是广州的三倍。两地人均可支配消费水平接近,以2010年城市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为例,广州30658元,杭州30035元。
其次看大客户消费格局。杭州大厦顶级VIP客户里,年购物超百万元的客户就有上百个,在银泰武林店也有不少客户年消费额可达50万元。杭州商场消费卡暨预付卡销售广受欢迎,约占其整体销售三四成,逢年过节,杭大银泰解百等商场售卡处便排起长龙,用途约为企业客户答谢、孝敬有关部门、亲友间馈赠等。
再次看商场管理者影响。曾风靡浙江百货业,人称中国百货业第一职业经理人的厉玲就是个很好的例子。她成功树立杭大购物品牌,让武林银泰迅速崛起,但在深圳万象城的整体表现却不尽如人意,后又从北京某购物中心筹备处匆促离开,前年回杭担任解百顾问。可见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时势比人强。
最后回到榜单本身。实际上,各类榜单因种种原因,其权威性、专业性、系统性不敢恭维。以2010年各类榜单为例,CCFA版“中国连锁百强”里,把中国百货协会发布的“全国百货单店十强”亚军的北京翠微百货(43.4多亿元)排在第66位,杭州大厦购物城(53.29亿元)却没有进入百强。
CCFA版对比中国商业联合会“中国零售百强”也有不少出入。比如CCFA版的第14至18名企业,分别是百胜中国、农工商、百思买、合肥百大、武汉中百,而商业联合会的相关数据则是农工商、百思买、合肥百大、宏图三胞、武汉中百(百盛排在第24位)。
综上所诉,请广州百货业同仁及媒体不必为榜单较真,杭州百货业单店强势销售“不过如此”。
话题:
0
推荐
财新博客版权声明:财新博客所发布文章及图片之版权属博主本人及/或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博主及/或相关权利人单独授权,任何网站、平面媒体不得予以转载。财新网对相关媒体的网站信息内容转载授权并不包括财新博客的文章及图片。博客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财新网的立场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