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原某鲍鱼馆,中秋节当晚请了半桌环卫工人吃鲍鱼、喝红酒。经媒体报道,网间议论纷纷。有人认为,“不如更实惠些买点米和油,或折算成钱”,这是政府扶贫的思路;有人认定商家炒作,“至少让他们把工作服脱掉,吃得自在些”,这是向小崔请客看齐了;有人大赞商家,“感恩回报社会。你们去学呀。”
 
  吃顿饭而已,鲍鱼馆请人吃鲍鱼,和新丰小吃请人吃馒头同样正当、平常,总体算件好事,为何议论纷纷!
 
  这件事,不过是一次尝试关心环卫工人,成功博取眼球的商店节庆策划,同时为当事人和媒体提供一定价值,除此无法承载更多。
 
  不可否认,它在很多细节方面做得不周到,以至传播效果打折,有歧义。比如:请谁吃,给谁看的问题。据中新社相关新闻照片显示,大圆桌上一半是环卫工人-因为穿着工作服,五男一女,都是四五十岁光景,据《太原晚报》消息,当晚受邀共7人,是酒店周边环卫人员,其余半桌便装陪客只有模糊的身影。
 
  分析网友意见。譬如觉得不该请他们吃鲍鱼的提议,其实很牵强。大概有一种先入为主的念头:谁,什么样的阶层才配享有什么样的饮食标准。但实质上,作为一家中高档餐馆,它一定会提供店内食物和相关服务,既可因某种社会惯性反差容易引发关注,又推广了自己的品牌和社会责任感,无可厚非。它若送大米,反而更做作,毕竟不是慈善。
 
  值得关心的是,请客商家怎样兑现承诺,比如以后随时欢迎大家去歇一歇,倒点水。还有它的“从前”和“今后”,怎样对待员工、顾客、供应商和包括环卫工在内的相关社会人员,商家态度和行动。
 
  借周边环卫服务人员宴请,传达谢意,并倡议尊重该行业人员,起码导向是好的。与此同时,它最大的宣传效果可能是把那个大包厢里的精美装潢通过图片传播出去,但恕我冒昧,所谓的潜在客户(有钱人/目标客户)是否好奇,因此也来坐坐就很难说了。这个道理,和大家在店里拼命挂某明星或要人到此一游的合影照殊途同归。就营销而论,叫好难叫座。
 
  由此可见,原本是件“家常事”,偏偏被舆论放大成中秋夜宴,高端餐厅老板感恩环卫工人云云,褒贬者厉,其实大可不必。这事跟环卫工人群体的关系也不大,7个人大概只占该市该群体人数千分之一吧,且偶一为之,小个案,不值得多讨论。
 
  同期,南宁某神秘男子,驾车沿街向200多位环卫工人发放月饼,每盒价值五六十元,不愿透露姓名,愿称“南宁仔”,这个普遍意义和诚意就更大了。而太原鲍鱼馆的招牌和老板姓名都太明显了,尤其高调请了许多记者到现场,包括扛摄像机的,于活动公益本身打了折扣。
 
  中秋是团圆佳节,如果那张大桌的另一半,坐着环卫工人的家人,而不是记者或其他嘉宾,这个中秋夜宴会货真价实许多。虽美中不足,但仍可鼓励。(联商网特约评论。新浪微博@零售评论员林尚玉 。个人博客长亭外
 
话题:



0

推荐

林国童

林国童

464篇文章 3年前更新

杭州「国大城市广场」营销总,原香港「新世界百货」市场总、「联商网」COO 风度 锐度 温度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