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0
听报道
万圣节前夕,一些都市媒体纷纷报道各地超市有点“恐怖”:骷髅面具、魔法帽等万圣节道具赫然陈列。因为我的孩子前日路过某幼教机构门前遇到圣诞节活动而“夜惊”,所以在网上查了一下资料,发现历年各地多有因被万圣节活动及陈列所惊吓的孩子,包括发高烧等症状。不禁想,商超到底该怎样过万圣节才是有经济效益,并且有文化效应的?
商超营销向来是有节过节,无节造节,但一个完全开放迎接男女老少的中国公共消费场所,渲染一个西方“鬼节”万圣节,是否合适仍值商榷。
在美国,该节重头戏是夜幕降临后,孩子们带着面具,挨家挨户去敲门,讨糖果,“不给糖果就捣蛋”,但被大人要求不许打扰门前未挂南瓜灯的家庭。公元前五世纪,爱尔兰的凯尔特人(Celtic)将这天定为夏末,亦象征一年的结束,他们相信所有时空的规律会暂停,灵界大门打开;节日渐渐演变为美式趣味,但其秩序井然,十分难得。
门店陈列,是完全敞开的,消费者被动观看。这是商超用以营销推动商品发展的重要方式,同时也对消费者审美与体验负有一定责任,其中自然包括让部分消费者如随行的幼儿(那些在购物车上坐着的小孩子)免于恐惧的义务。
是不是所有的节日,商超都一定要做陈列堆头促销,而怎样才算恰当的节日促销?
有个段子说一种糊涂、热情的老好人。每逢节假日都给朋友、熟人发手机短信祝过节愉快,严重的还包括清明节,收到的人没有不恼火或哭笑不得的。简单地做万圣节搞怪道具陈列,其逻辑与那逢节必贺的老好人异曲同工。
有门店负责人告诉某记者,最近的冬瓜卖得特别好,也有部分孩子喜欢那些道具——我哑然失笑,部分真实有时是皇帝的新装,哄公司高管说我们在努力做活动冲刺销售但实际提升乏力,不检讨那些无辜被吓到的孩子。
万圣节道具不是不能卖,更合理陈列是关键:体现基本陈列,其中恐怖道具隐秘摆放,让需要的顾客按图索骥。譬如烟酒便被规定不向未成年人出售,有一道筛选的门槛,烟酒本是合法的,但对受众有所限定和保护。这还体现了卖场的人文关怀。
在西方,万圣节过后,许多人开始期待“圣诞节”了。中国商超做圣诞节营销的力度和热情早不下于西方,这是对的,因为广大消费者有强需求,且基于宗教、爱情、社交、喜悦等多种元素。相比之下,万圣节营销的理由和空间都乏善可陈。
我们要相信一些朴素、有效的道理,比如“少就是多”,把节日陈列做精致,把平日陈列做精美,把陈列与商品、消费者、供应商、节日内涵的关系精心连通。以上,权作对商超做节日营销的一点简单建议。(联商网特约评论。新浪微博@零售评论员林尚玉 。个人博客长亭外)
话题:
0
推荐
财新博客版权声明:财新博客所发布文章及图片之版权属博主本人及/或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博主及/或相关权利人单独授权,任何网站、平面媒体不得予以转载。财新网对相关媒体的网站信息内容转载授权并不包括财新博客的文章及图片。博客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财新网的立场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