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0
听报道
钱报消息称,杭州现最拽书店,每天只开4小时。我首先想到浙大西溪校区边著名的“胖子烧饼”,他的店每天也只开大半天,因为另一个卖早点的店主和他分摊店租,其次是已从附近文三路搬至较偏紫荆花路的枫林晚书店。
卖书这件事,在电商领域都快被做成猴戏了,如大促时有0元购或抵至两三折的,倒像超市做生鲜更多为人气考虑一样。正儿八经做书店的,被物业租金逼得狼狈不堪。譬如朱升华的枫林晚,也早已不单纯是书店,它做文化沙龙、企业图书馆等延伸产业。而吴晓波开在解百元华店的蓝狮子书屋也基本上不卖别人的书了,只放吴的书,其余做成咖啡馆。
报道中的“最拽店”大约开得不错,但他是位退休老人,卖旧书,经常论斤卖,把自家车库改装成了书店,不装空调,没请人。极低成本,没有运营压力,只为好书流转。它当然算不上正式的书店,更不用说书店连锁商业了。
我曾几次撰文探讨民营书店经营之难和未来机会,分析过消费者阅读习惯变化与购买渠道多样化压力。今天就说书店和老板这件事,常是文化人为自己和陌生书友而开张,但对它的商业化运作却难有充分保障。但不是文化人,谁要开实体书店呢?卖奶茶都可能更赚钱。
扯远点。上周六,美国总统奥巴马带女儿参加“周六小企业日”活动,去弗吉尼亚州阿灵顿的小书店“ONE MORE PAGE"买了15本儿童图书。据悉,该活动旨在鼓励人们更多地照顾社区周边的小生意。
有数据显示,近八成美国人每年至少读一本书,而中国人阅读率已低于45%。可见中国的图书生意,更不好做。
更重要的是,以往遍地开花的中国独立书店,尤其是单店,老板购书的原始需求大概是自己喜欢,但他们渐渐发现读者口味与消费倾向多元化,各项运营成本如租金、人工、水电费等居高不下,转型或停业的人就多起来了。
诚品毕竟少见,多地连锁发展至今日的以文化创意为核心的复合式经营模式。我们继续来看绝大部分中小书店的核心问题:文化人怎么做书店连锁商业?
独立阅读,都相对私人,有文化与艺术品味的多有原则,但商业逻辑却可能是服务于最大化需求的。但他如果要把店做大,做连锁,有较好盈利,它就一定需要规模化可复制的商业妥协和模块。
我的朋友Q,研究心理学,他最近给我讲了个故事,与书店经营有异曲同工之处。毕业于某美国名校心理学博士的台籍女士Z,在大陆一家著名电视台有一档节目,她的许多理念和书籍广受欢迎,Q也喜欢她。可是,他最近发现Z的东西不同了,味道变了。原来是因为她和某机构合作,开办了培养小孩情商的速成培训班,能赚到更多钱。
Q连连摇头,“情商怎么能拔苗组长,那是受各自父母行为决定的东西呀,越自然越好;但通过策略化的调教,孩子就乖了,懂得取悦更多东西,家长就认为有效果”——这就是商业运作,把心理学等文化打包装入商业体系中,真正坚持原则和持续推进的东西就不多了。
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书籍质量江河日下,商人做书成了主导,真正的好书变得越来越少。出版社也急功近利,编辑跟作者谈自费发行若干本,销售员跟作者聊内容价值,这样的态势不商不文,效果可想而知。
话题:
0
推荐
财新博客版权声明:财新博客所发布文章及图片之版权属博主本人及/或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博主及/或相关权利人单独授权,任何网站、平面媒体不得予以转载。财新网对相关媒体的网站信息内容转载授权并不包括财新博客的文章及图片。博客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财新网的立场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