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送海报到最后一家店的时候,店主满脸疲倦,两三分钟后才勉强说,“那你们找个地方挂吧”。
她一直在感慨,“没用的,你们早几年来嘛还可以,现在没用的。《读者》、《知音》都只卖二十本了。”
我们刹那间是沮丧的,为纸媒,为眼前的大姐、我们做的事。它不算严格意义上的传统手艺店,却是很独特的传统店:读书看报曾是几代文化人的标志和生活方式。
临走,买了两本杂志。
嫁人不要嫁这样的“傻老公”
朱师傅的修鞋店在中山南路221号旁泗水弄开了36年。
他年轻的时候应该挺帅,手艺好,性格温和,“我也不知道还能做多久,一直做下去吧”。
两人合影时,朱太太大叫:“啊呀,我们从来没有合影过,连结婚照都是拼的”,然后把A1大小的海报放在下巴处。我们同行的女孩体贴地提醒她把海报放下来一点。
朱师傅基本上只坐在补鞋机旁,太太在两米外的门口喜忧参半,有很多话要讲。
“他如果修到奢侈品鞋,艺术品一样的,非常着迷”;“没有休息天,只有周六上午有个懒觉,几十年了,很多客人从下沙来”;“他傻呀,他哥哥是大老板,几次三番叫他去,他说不去。他们别墅豪车!你们嫁人不要嫁这样的傻老公”。
为做海报一周前来过,那时知道朱师傅深受顾客喜欢,一些同龄的女顾客静坐聊天,看他时眼神能发光。
你们有什么事要帮忙的就找我
中山中路413号的御祥绸布庄,是胡女士从1994年开始做的。
她从二楼下来看到海报的时候很开心,“啊呀,你们给我做得这么漂亮。工具也摆得这么好。”
柜台抽屉里有一张泛黄的剪报,关于这家店那年做新衣的报道。贴完海报,她递来一个本子,“小伙子给我留个姓名电话,以后见到了好叫。你们有什么事要帮忙的就找我”。
我们都没有发名片,老老实实写了。
再给我们做一张
我们来到中山南路太庙广场北的芝麻核桃专卖店,是这家店开张24年后一个普通夏日午后。是个家庭作坊,三代、四人在店里店外。
前几天还有从福建慕名而来的客人。
阿姨挺热情,“啊呀,早知道搬去这里,坐得好点,拍得好些。我不知道你们会做得这么大这么好,以为就是报纸上很小的一张。能不能再来一张”。
她孙子一度抢去大海报,女儿懂事的把小海报贴到了里面,丈夫比较沉默。我们找出了子母扣,把大海报挂起来。
我家的可乐真的是吃鱼长大的
这个“可乐”,是一条狗的名字,是中山南路太庙广场南那家文记鱼圆店女店主养的。
不过猫更贪吃。
她很健谈,20年只卖正宗的杭州鱼圆,调料放生姜、葱、水、味精、盐,“这一带的猫都是我养的”。
海报不敢贴门口,用挂的,每天晚上可以拿进去。她说门口的东西会被撕掉。
有人说,看她倚靠在门,棂有海拔,椅上有可乐,倒有些粤港市井的味道。
四代传承
作为杭州8家媒体和创意机构的行动首发,一行八人去了第一批海报的十家店。
中山南路437-2号的建飞箍桶店是其中知名度较高的一家,历经三代传承五次搬迁,有30年了,可能是杭州唯一的手工木艺店。
建飞师傅的儿子越峰今年26岁,答应继承这家店,还没有认真的学过父亲的手艺,他开始打算用更新颖的方式去经营发展。
上一次,越峰在父亲接受行动宣传片拍摄时,在边上煞有兴致的研究滑轨器材。这一次,是他挂的海报。
……
杭州手艺复兴行动刚刚开始,我们希望这些手艺店更体面,店主煎熬得缓,别离钱太远,也方便杭州市民找到他们。
关注微信“杭州手艺复兴”
发送
“爆料+小店名称、地址和你想说的话”
也许你的故事
就会变成海报 送到店里
还有机会在七家媒体的栏目中呈现~
<首期公益行动以杭州地区手艺店为主哦>
0
推荐